规定获A等成绩的学生只能有二成
日前,有关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细则,陆续传达到高一学生。然而,不少师生和家长在研读了细则后却提出了疑问——兼具了水平测试与高校选拔依据双重功能的学业考试,会对正常的高中三年教学带来哪些积极作用?是否还会产生什么意料之外的影响?
高三经受密集考试
有教师表示,“赶进度、加课时、增难度”或许会成为今后高中教学的三个关键词。突破该市二期课改所制定的课程标准,将三年的教学内容并在两年半内完成,这几乎成了目前各校的惯例。以高三最后半年为例,1月末是英语听说测试、3月末是语数外和政治四科的学业考试,而各自主招生高校的测试与面试也会如阵雨般随时降临,这还不包括三次模拟考和6月份的正式高考。
吴淞中学校长徐惠民说,密集的考试对高三年级乃至对整个高中教学都是个考验,相信教师和学生都会有很好的应对办法。还有的教师表示,要完全执行现行的高中每周35节课时安排而不加课或不补课,对于相当一部分高中来说,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。
划等级还要划比例
实施细则规定,即便分数考得很高也未必能得A等,各门学科能获A等的学生只能占20%左右、B等也只有30% 左右。对此,闵行中学副校长何美珑说,如果是纯粹的水平考试,就不应该限定等级的比例;相反,规定了等级比例就会更有利于选拔。这或许正是目前的学业考试究竟是为了测试高中生的学业水平,还是将其作为另一项高校选拔标准的矛盾所在。
据了解,已有不少学校向高一新生及家长明确提出,务必认真对待每一门学业考试,因为上海市教委在推出此项考试时就已经明确将会与高校招生挂钩,今后该市实施“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”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,可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直接录取;而 “深化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试验”的高校,也可根据此成绩直接安排进入面试环节。
难易程度应当恒定
尽管新推出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肩负功能很多,但有校长提出,学业考毕竟不同于高考,因此,它的难易度应当有所恒定,不能每年忽高忽低。所以,希望命题者应当全部从高中教师或教研人员中产生,而不是像高考那样以不熟悉高中教材和高中教学的高校教师为主。
此外,由于学业考涵盖了高中的10门学科,对学生的学业程度和知识结构的考量更全面、更细致,所以还有的校长认为,今后一些顶尖高校在自主招生时很可能明里暗里出台规定,要求必须达到若干个A等才有资格报考。如果真的形成了这样的局面,那么学业考会不会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,或者为某些高校“垄断”尖子生提供便利呢?